经济学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经济学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

考研政策2023-04-28 00:00:00[db:作者]

什么是具身经济心理学?

经济心理学雏发于本世纪50年代初期,因一批“具有良好心理学素养的经济学家”和“具有良好经济学头脑的心理学家”共同倡导而形成。经济心理学理论的核心人物为美国密西根大学具有经济学教授和心理学教授双重学术角色的乔治·卡托纳(1901一1981),他的《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1951)一书被视为“一部富有开拓价值的重要著作”,“经济心理学的开山经典”。

主修应用心理学还应辅修什么好就业?

虽然是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但辅修仍可以依照个人兴趣爱好和以后就业方向来定。如果想要毕业入企业,可以选择金融工程、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作为辅修;如果要成为咨询师,可以把教育学(英语教育)作为辅修;如果想出国或者搞研究的,国际商务(全英教学)、英语等作为辅修。

行为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的异同?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这个问题非常好!不过,要谈清楚的话,需要很大的篇幅,正好读到万维刚先生在得到中言简意赅地回复了一读者的类似问题,就在此借用一下,来捋一下“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区别:

并不是只要跟经济活动有关就叫经济学,经济学也不仅仅研究跟经济有关的活动。据我理解,经济学研究“理性人”,在一定的利益驱使之下,的行为规律。比如说“博弈论”就可以说是经济学的一部分。“理性人”这个设定现在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批评,为啥经济学非得研究理性人呢?一个是因为理性人的行为有规律,一个是因为人面对利益问题的时候的确是比较理性的。

如果你本来就爱吃橘子胜过爱吃苹果,而今天橘子正好还降价,5 块钱一斤,苹果正好涨价,10 块钱一斤,请问你买橘子还是买苹果?理性人一定会买橘子。如果有的人非得算不过账来,每次进了商店也不管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管价格就是胡乱买,经济学家确实研究不了他。

而经济学的确是有用的 —— 因为正常人面对这种局面都是比较理性的。一个水果无缘无故涨价了,需求就会下降,这个规律没毛病。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说“经济学已经失去了对世界的解释力”,事实是经济学对大多数事情解释得很好。

经济学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经济学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

经济学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经济学心理学在职研究生考试科目)

那你说为啥经济学家不能预测金融危机呢?因为金融危机是个复杂问题,也许还是个混沌问题。气象学家常常不能预测极端天气,但是你不能说气象学没用;物理学家不能预测地震,你不能说物理定律是错的。可能理论全是对的,只是计算太复杂。

那行为经济学是怎么回事儿呢?是过去几十年来,*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会有一些并不完全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 —— 而这些行为也是有规律的,也可以研究。

……

什么时候用经济学,什么时候用行为经济学呢?一个简单的判断是如果这个人充分考虑了所有的选项,把所有道理都想明白,还是按照这个规律做事的话,那这个就是经济学。如果他一时没想清楚,受到某种情绪或者某种心理的影响,而做出将来很可能会后悔的决定,那这就是心理学 —— 啊不是,是行为经济学。

事实上人们在平时做大多数事情,特别是那些经常做的事情、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的时候,都是非常理性的。行为经济学的问题在于它常常只对“新手”好使,时间长了、一重复就不好使了。比如我们看到,连花亭鸟都能找到解决过度竞争的方法。

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研究说在报纸上登广告,招了一群工人来干一个活儿,工资和工作时间都事先说好了。工人们来了之后,实验人员当场宣布,给比广告上更高的工资。研究者想知道这些工人会不会因为这个意外的高工资而加大干劲儿,也许能有一颗感恩之心。实验结果是工人们的确非常高兴,的确是红红火火地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那这个红火劲儿持续了多长时间呢?答案是,半天。仅仅过了半天之后,工人们的生产效率就跟对照组那些没有意外涨工资的工人一样高了。工人非常善于“适应”新环境。

人其实是相当理性的,能省力的时候就会省力。现在学者对行为经济学有很多批评和质疑 。有越来越多的行为经济学实验被证明是不可重复的,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受试者哪怕是在实验室这个陌生环境里,只要经过短时间的适应,就能做出非常理性的选择,很多博弈局面都达到了纳什均衡。

点到为止吧。

最后,顺便打个小广告,《美国生活经济学》新鲜出炉,谢谢关注!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