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排名王牌优势专业排行榜

考研大全2022-12-23 00:00:00[db:作者]

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排名王牌优势专业排行榜。

导读: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985,211,双一流A,国家重点,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强,校园环境优美,学校共开设15个学院,52个本科专业,那么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有哪些?学什么专业好?今天新高考网为考生家长们盘点了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排名,这些都是电子科技大学最好的专业,也是优势特色专业,志愿填报热门选择的专业,就业率高,薪资待遇前景都不错!一:电子科技大学王牌专业名单2022年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2022年四川省级特色专业7个:信息与计算科学、行政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物理学、自动化二: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排行榜国家级特色专业注:篇幅有限,以下为部分专业介绍,更多请前往新高考网模拟志愿填报频道查询!1.电子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以及跟踪掌握本专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微电子、光电子、物理电子、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等方面从事研究、开发、制造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要求在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等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在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物理电子器件、电路与系统等方面接受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文献资料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本专业领域实验技能与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和新技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2.掌握物理学、工程数学、电子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物理电子器件、电路及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测试技术; 4.具有固体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实验能力; 5.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熟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掌握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能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具备撰写论文和参与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初步具有产品设计与开发、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工程实践能力。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 专业基础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固态电子学物理基础包括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等内容。

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排名王牌优势专业排行榜

专业方向核心知识领域: 1.微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 2.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器件; 3.电介质物理、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 4.物理电子学、电子光学、等离子体物理与技术; 5.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射频/微波电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子学基础课组96学时、数字电路基础课组96学时、计算机基础课组96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量子与统计64学时、固体物理基础48学时、电动力学48学时、激光原理48学时、物理光学48学时、固态电子与光电子48学时。

示例二:核心必修课,包括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46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6学时、量子力学46学时;专业方向核心限选课,包括固体物理46学时、半导体物理46学时、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80学时、电子材料46学时、固态电子器件76学时、光电子技术46学时、激光原理与技术46学时、电介质物理46学时、电子元器件54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48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64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量子物理64学时、电磁场理论32学时、激光原理48学时、固体电子导论64学时、物理光学48学时、光电子学48学时、半导体器件物理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半导体基础实验以及专业方向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2.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个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微电子学是21世纪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是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功能电子材料、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机械电子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等。

培养目标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思想品德良好,身心健康积极,勇于探索和创新是专业的要求和目标。就业方向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去向是报考微电子学、固体电子学、通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生,到集成电路制造厂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通信和计算机等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从事开发和研究工作。

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3.数学与应用数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接受数学建模、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在数学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更新知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2.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 3.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4.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6.师范类毕业生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主干学科:数学。

核心知识领域:几何、分析、代数、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数值计算。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数学分析IⅢ288学时、高等代数IⅡ192学时、解析几何80学时、初等数论32学时、近世代数基础32学时、常微分方程64学时、拓扑学48学时、理论力学48学时、大学物理64学时、实变函数64学时、复变函数论64学时、数理统计64学时、泛函分析64学时、偏微分方程64学时、科学计算64学时、随机过程64学时。 示例二:数学分析IⅢ378学时,含习题课、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时、常微分方程72学时、复变函数I72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Ⅱ144学时、微分几何72学时、抽象代数72学时、实变函数I72学时、泛函分析双语72学时、数学模型与数学软件72学时、数值分析72学时、普通物理学IⅡ180学时,含实验、计算机基础72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108学时,含实验。

示例三:数学分析IⅢ324学时、高等代数IⅡ198学时解析几何72学时、C语言90学时、普通物理108学时、概率与统计90学时、数学软件54学时、数学建模72学时、近世代数54学时、常微分方程54学时点集拓扑72学时、实变函数72学时、中学数学教材教法54学时、微分几何54学时、复变函数54学时、初等数论36学时、泛函分析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术与科技活动、课程设计及实验、毕业实习及社会调查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4.软件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5.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代码:080414T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学年限:四年开设课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概论、近代物理概论量子物理、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应用电化学、薄膜物理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现代测试技术、新能源材料设计与制备、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储能材料与技术、半导体硅材料基础、硅材料检测技术、化学电源设计、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照明原理与技术、薄膜技术与材料、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系统设计等。相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 生物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机械、电子等学科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2.较系统地握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初步能力;3.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备、加工与改性、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选择和设计新能源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加工工艺、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的初步能力;4.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具有本专业必须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调研、文献查阅、实验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5.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达到国家、学校规定的英语水平考试;6.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和技能;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勇于进行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探索、开发和应用;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代码:080712T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修学年限:四年开设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射频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基础、数学物理方法、微波技术基础、天线原理、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通信原理、电波工程、微波电子线路、微波网络、天线CAD、射频识别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磁场理论与工程基础,较强的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开发能力,也具有很好的通信技术基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领域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方面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的基本知识;2.掌握现代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3.具备利用所学知识处理基本问题的能力;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7.电波传播与天线2009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新增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由中国雷达之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保铮院士提议设立,与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一道为国防建设发展需要首批组建,属于国防紧缺专业。

对应学科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以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支撑。该专业拥有包括中科院院士林为干教授为代表的学科中坚力量,老中青相结合,梯队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电波传播与天线工程应用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应用近代物理学和电子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主要研究电磁波的辐射、传播、散射及其在通信、雷达、遥感、导航等领域中的应用。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通信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网络的设计和维护工作,并能从事通信系统的建设、监理及通信设备的生产、营销等方面工作。

亦可到信息电子、航空、航天、船舶、电信等工业部门和国防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教学等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9.网络空间安全该专业为新增专业,网络空间安全指网络空间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即网络复杂性、信息涉及面的广泛性、隐性连接性、隐形关联性等。

培养目标该专业主要学习通信、计算机、信息等相关知识,要求掌握网络空间的相关知识,可以灵活应对各类安全问题。

为网络空间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就业方向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分布在网络与网络安全保障的各个领域,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从事于国家、政法、企业和个人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和治理的相关工作,具有相关学科背景或培训经历,且其知识技能水平能满足岗位要求的人员,是该专业的工作标杆。

10.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工程科学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光电子方向、光电信息方向和技术光学方向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科学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

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突出以光子和电子为信息基本载体的信息特征,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内l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光电信息系统研究、设计、开发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主干学科:光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核心知识领域由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组成。光电信息基础类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光学和光学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等核心基础知识;光电信息技术和工程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仪器原理和光电检测技术、光纤与光通信技术、光电传感与系统等知识;光电子技术类知识领域包括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知识。核心课程示例:示例一:工程光学及实验136学时、光电检测技术及系统48学时、光纤技术48学时、光电图像处理48学时、光电信息综合实验4周、光电信息物理基础48学时、通信原理48学时、激光原理32学时、信息光学32学时、光学系统CAD48学时、光电传感器应用技术32学时、量子光学基础32学时。

示例二方向一为偏重经典光学,方向二为偏重现代光学:工程光学及光学基础实验184学时、激光技术及应用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光电信息导论英语授课40学时、光电检测技术48学时、光电系统设计3周、薄膜光学方向一32学时、光度与色度学方向一48学时、光纤技术与应用方向一48学时、像质评价技术方向一32学时、光学CAD课程设计方向一3周、传感器原理方向二48学时、光纤通信理论基础方向二48学时、信息物理基础方向二48学时、现代成像技术方向二32学时、光电传感器设计实验方向二1周、傅里叶光学48学时、光学零件工艺学4周、实用图像处理方法及软件48学时、视频技术基础48学时、微机接口技术32学时、微机接口技术实验32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48学时。

示例三:仪器零件设计56学时、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48学时、误差理论与仪器精度学时40学时、仪器制造工艺学32学时、工程光学及实验144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时、光学测量48学时、激光原理及应用40学时、仪器光学概论48学时、光学设计及CAD48学时、光学仪器总体设计概论48学时、光学零件加工技术48学时、薄膜光学与技术32学时、微纳制造技术学时、光通信技术基础32学时、光电子技术及器件32学时、光学信息处理技术32学时、干涉测试技术32学时、傅里叶光学32学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或电工实习、专题实验或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或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实验与创新和社会实践等。主要专业实验:应用光学实验、物理光学实验、激光实验、光电技术实验、光电信息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11.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信息获取、信号处理、信号传输以及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应用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接受电子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电子设计、信息处理、应用开发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追求卓越; 2.具有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计算机基础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掌握电子系统、信号处理、信息传输等基本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有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对产品、技术与设备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改造或创新的初步能力; 6.熟悉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7.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8.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9.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10.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 11.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型计算机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微型计算机原理实验、综合性电路系统实验、创新系列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12.通信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3.网络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和通信基础理论,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综合素质,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4.掌握网络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相关工具,并具有将其应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实现、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适应学科发展能力; 6.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 8.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有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身体健康。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开发。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计算机原理58+6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28+8学时、数据结构40+6学时、操作系统46+8学时、计算机网络44 +10学时、信息安全导论30+6学时、数据通信32+4学时、互联网协议分析与设计30+6学时、网络工程32+4学时、网络应用开发与系统集成24 +12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28+8学时、网络安全30+6学时、网络管理32+4学时、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30+6学时、接入网技术32+4学时、网络测试与评价32+4学时。

示例二:离散数学60学时、电路与信号分析50 +10学时、电子技术基础50 +10学时、计算机程序设计导论40+20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48 +12学时、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20学时、操作系统50+30学时、数字通信原理50学时、计算机网络原理50 +10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30+20学时、网络应用编程20+20学时、网络工程设计20+20学时、网络攻击与防护40 +10学时、网络管理与维护20+20学时。 示例三:电工电子学32+16学时、数字逻辑电路32+16学时、离散数学48学时、程序设计基础64+32学时、算法与数据结构64+32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32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48 +16学时、计算机操作系统48+16学时、数据库原理及应用48 +16学时、计算机网络原理48 +16学时、路由与交换技术48+16学时、计算机网络安全32+32学时、计算机网络管理32+16学时、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48+16学时、Windows或Linux服务器管理与应用32+32学时、网络系统集成技术32+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与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工程设计实验、网络安全实验、网络管理实验、网络应用开发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14.测控技术与仪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掌握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的技术方法,具有测量控制领域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测量理论、仪器设计与测控系统集成技术基础,学习测量、控制和仪器相关的光学、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理论与技术基础,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现代测控技术等基础训练,具有测控系统和仪器设计、开发及集成应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测量理论、测量控制技术、测控系统和仪器分析、设计与集成应用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分析和解决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综合应用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等领域知识的能力; 3.具有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内外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对目前国内外本专业常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等基本知识; 5.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7.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8.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主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数理基础、传感与信息获取、测量理论与测试技术、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测控总线及数据通信、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仪器设计与制造、仪器性能测试与评价、测控系统分析、设计及集成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基础64学时、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64学时、电子电路基础64学时、信号与系统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52学时、微机系统与接口48学时、工程力学54学时、工程光学56学时、信息通信网络概论56学时、仪器科学与技术概论16学时、传感器技术56学时精密机械设计基础64学时智能仪器设计技术56学时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48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34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学时、导航定位控制与应用32学时,学科及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0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4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45学时、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78学时、电子线路实验I、Ⅱ、Ⅲ学时23学时、数字信号处理46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6学时、射频模拟电路4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基础46学时、传感器与信号调理60学时、电子测量技术54学时、单片机原理与程序设计54学时、自动测试技术54学时、软件技术基础54学时、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新技术讲座16学时,学科及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2学分。 示例三:工程力学51学时、工程图学80学时、机械设计基础85学时、电路与电子技术12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40学时、微机原理及其应用56学时、传感器技术48学时、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32学时、工程流体力学40学时、热工基础48学时、仪表电路设计40学时、应用光学40学时、物理光学48学时、测控电路40学时、热工过程控制系统40学时、自动检测技术80学时、精密仪器设计40学时、精密测量技术80学时,学科及专业选修课不少于20.5学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子实习、生产企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践、工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调查等。

主要专业实验:传感器技术实验、测试理论与检测技术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测量系统建模与数据处理实验、智能化仪器与网络化仪器实验、测控系统综合设计实验、仪器性能测试与评价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04 材料类三:电子科技大学专业排行榜四川省级特色专业注:篇幅有限,以下为部分专业介绍,更多请前往新高考网模拟志愿填报频道查询!1.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原名”计算数学”,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2.行政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专业,或者administration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

行政管理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培养目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行政协理员,办公室主任、行政主管、协调层或决策层高级助理,中外大中型企业前台秘书、行政主管、行政总监、总经理助理等职 毕业生适宜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经济监督检查等管理部门从事政策和法规研究及实际工作,学校、科研部门的教学或科研工作,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

该专业适合公务员岗位。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

本专业任务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该专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机电产品等工业技术的龙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培养目标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就业方向学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各种机械厂,比如三一重工、徐州重工,还有一些汽车制造厂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发动机设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设备维护、生产管理、销售等。

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工学中的电气类。

专业目录调整后,以前电气信息类中的部分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电气工程师的专业。如发电机的维护、变压器的安装检测、输电线路的设计、安装后的调试,这些都是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培养目标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该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设备制造公司以及国民经济其它部门、企业、科研院所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系统技术开发和管理、市场管理等工作;亦可在航空、航天、民航、电力、通讯电子及其它各行业从事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试验分析、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5.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包括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两项内容,学习内容涉及电子学、信息技术、计算机三大知识板块,其培养方向有些院校涉及三个方向,如无线通讯、图像传输与处理、信息电子技术等,有的院校则涵盖两个专业方向,如通信与电子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相关基本能力技术水平。就业方向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

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6.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主要研究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包含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目标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和状况一般,比起热门专业要难就业很多;毕业生一般到高等院校、中学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或到政府机关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该专业适合考研。7.自动化自动化Automation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自动化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显著标志。

培养目标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自动检测与仪表、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自动化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综合素质高,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就业方向学生在毕业后能从事自动控制、自动化、信号与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就业领域也非常宽广,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工矿企业、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税务、外贸、工商、铁道、民航、海关及政府和科技部门等。

主要从事与电子信息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四:电子科技大学简介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