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怎么样好不好口碑全国排名。
常熟理工学院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样?值得读吗?在高考志愿填报时,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为新高考网整理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学校简介等,比较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常熟理工学院好不好口碑1:配套设施设备齐全,环境卫生,绿化很多,校园文化很好。食堂价格实惠,学费价格适中,假期很多,具有人文关怀,专业前景良好,师资力量优秀.就业面广口碑2:学校地理位置好,经济水平也不错,毕业后可以在苏州上海等地找工作,专业在未来的前景比较好,生物专业。然后口碑3:学校专业应用性强,学习氛围很好??在宿舍以及教学管理上都很注重,师资力量很好。
对学生全方面培养??注重精神层次培养??德智体美劳齐全??对学生就业指导很重视??环境整洁??景色优美口碑4:常熟理工沿昆承湖而建,环境不错。硬件设施、软件设施都蛮好的。
宿舍有四人间和六人间两种,没空调,其他都还不错。口碑5:学校地师资力量也比较强大,专业设备也完善。
医药专业从事的企业进入药厂可能多些,走有机合成领域还是不错的选择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对于常熟理工学院怎么样好不好,相信已经有了初步判断~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仪的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全国排名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数据看,常熟理工学院全国排名第371位,在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421位,在软科大学排行榜中排名第317位。院校排行榜排名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常熟理工学院校友会371苏州市理工类普通本科常熟理工学院武书连421苏州市理工类普通本科常熟理工学院软科317苏州市理工类普通本科常熟理工学院简介: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是江苏省省属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58年建校苏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
学校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省属本科高校,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多万名各类人才。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常熟理工学院受吴文化浸润,经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形成了“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校训,培育了“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校园精神,确立了“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凝练了“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人才培养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学校占地面积1800多亩,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建有东湖和东南两个校区。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3.2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72.91万册,数据库32个,数字信息资源量35TB,办有《东吴学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科研评价中心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本学术期刊。
学校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部,49个招生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21个省招生;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610人,联合培养全日制研究生100多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历教育在籍学生6600多人。现有教职工1472人,其中专任教师961人,高级职称653人,博士54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254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11个。
学校以“办好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坚持“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探索基于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色明显,建立了全国第一家电梯工程学院,全省第一家光伏科技学院,以及汽车工程、纺织服装、人工智能、医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获批1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获得1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3项省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承担3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0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拥有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5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项目、6项省重点专业类、8个省特色专业,9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
现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级联合技术转移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1个,共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个,省外国专家工作室1个。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近20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50项,获得各级各类省部级科研奖励40余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5项;建有技术转移分中心6个,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40余个。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和进修;聘请外籍教师数百人次;与20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8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开展交换生项目和科研合作;与德国和英国3所高校开展“3+1”和“3+1.5”中外合作办学双学位项目;成立中美学院,与美国5所高校开展中外高校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4年制本科学历留学生。另外,学校设有国家汉办外国人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
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和学风建设,被列为首批省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多年来,学校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成就多次被《光明日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报道。